燕军在泗水一线上布置了七八万兵马,还多是骑兵。

    后勤压力极大,现在是春天,他们没有耕种的迹象,全靠从兖州诸地输送粮食,能撑多久还不一定。

    刘道规当即下令屯田,就在东岸上种上豆菽、莼菜、粟等生长周期短的作物,摆出一副长期对垒的架势。

    还让曹霁去琅琊、下邳、广陵等地购买粮食。

    淮南之地,自古便是粮仓,即便朝廷不怎么打理,也比战火滔天的北国强上许多。

    而且土地人口掌握在士族豪强手中,从未断过耕种,手上捏着大量粮食。

    曹霁也算兰陵地头蛇,这两年更是风生水起,在淮水两岸有些名声,士族也许看不上他,但豪强一定会给些面子。

    还有琅琊郡,这两年在刘穆之治理下早就恢复了生机,成了淮北的粮仓。

    所以短期内,刘道规根本不用为粮食发愁。

    而只要拖到对面粮草不济,就是反攻之时,到时候刘道规要的不仅仅一个高平郡……

    两岸就这么一天天的耗着。

    一时片刻打不起来,刘道规干脆巡查了周围春耕。

    田间地头插着旗幢,男女老少齐心协力,一起在田间地头上忙碌。

    与前两年什么都靠一双手相比,今年多了耕牛、骡车,农具也都是铁坊新打造出来的,效率提高了不少。

    重活累活都是青壮干,老弱播种、施肥、修渠、引水。

    八幢能让众人齐心协力,有规划的耕种。

    尤其是那些屯长、什长、伍长,原本就是负伤退下来的低层军官,精明强干,指挥有方。

    泗水之东连绵的水田里面,很快就长满了青苗。

    田垄和水田连成一片,如同排兵布阵一般互相递进,中间的小路只容一车通过,弯弯绕绕,与旱地上桑林相连,桑林又与水塘相连。

    若是不知路径,进去了很难绕出来。

    对敌军有一定的克制作用,骑兵的马蹄踩进水田中,很难拔出,速度优势也就没了,只能成为步卒的靶子。

    “这是何人所为?”刘道规大为惊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