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这种体制内的表面文章,万长生哂然。

    真的就是他来报考蜀美时候念的那首诗“国家本为求才计,谁知变作了欺人计。三句承题,两句破题,摆尾摇头,便道是圣门高第……”

    这制度一旦成了投机取巧围绕的核心,那就充满了弊端,古往中外,都有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所以他才一直敬而远之,反倒是大美培训校遵循市场规律的商业化,灵活机动更有竞争力。

    赵主任非常满意现在的状况,招呼大家坐下就把调子起得非常高“国画应该中兴了!我们要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起好桥梁作用,在这么多栋梁之才的同心协力下,打造出蜀川美术学院的国画新名牌!成为全国美术院校的拳头专业……”

    这话不是一般的好高骛远,江州蜀都从来都不是国画传统大户,平京名家荟萃,江浙基础雄厚,江州和这些地方比真的是指甲盖都不如,之前能拿得出手的几位国画界艺术家,都是老童这样走中西合璧的路线。

    在根深蒂固的国画传统圈子里,这都是被视为另类,虽然没到歪门邪道的地步,总不是最正统的那部分。

    要说现在整个蜀美国画系,最有名气的反而是拿了国画、篆刻青展金奖的万长生。

    但赵主任只字不提,只是滔滔不绝的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,二十多个教职员工有点诧异的偷偷对视。

    老员工们是吃惊老赵怎么打了鸡血。

    新来的博士们则不约而同的看万长生,可能年轻人之间想从眼神探询下,卧槽,这系主任一贯都这么嗨么?

    万长生尽量回避这些眼神,大家不熟,我传递什么信息都不对。

    何况他心里还真有鬼,所以眼神躲闪是正常的。

    最后干脆低头玩手指,因为刚习惯性的把篆刻刀和印章石摸出来,苏沐楠就开心的拿过去了。

    她更听不懂这些喊口号式的套话。

    结果直到最后请几位新加入的青年教师做自我介绍的时候,有位姓杨的老师终于主动提到万长生“……我非常荣幸能够跟这样的青年一代佼佼者成为同事,也非常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、创作活动中,能跟万老师以及各位同行前辈,共同学习,共同努力进步……”

    万长生只要不沉迷在画画刻章里面,就能留着耳朵,闻言赶紧抬头面对那边,对上人家眼神一个劲的求饶,您可别这么逗着我玩儿。

    您都平京来的博士了!

    我这唯一的本科毕业证还是两年期的提前毕业……

    青年教师们却赶紧跟着这位杨老师热烈鼓掌!

    让万长生的眼神也不得不连忙变得端庄,一本正经打量对方,才算是尊重大家的掌声。

    眼镜、分头、长相属于比较严谨的气色,哪怕没有学过相面,在观音庙前混了那么久,各种江湖套路万长生还是都涉猎过的,直观的觉得这位杨老师像政工干部多过于美术老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