赖石头心领神会,悄悄溜到人群外,不一会儿,开来一辆卡车,上面装上了几台崭新的农机。

    秦霄铭拍了拍手,示意大家安静:“为了让大家放心,我们先展示一下实力。这些农机,就是即将运往非洲的同款,质量上乘,价格公道。大家看看,这诚意如何?”

    人群一阵骚动,纷纷围向卡车,议论声此起彼伏,气氛愈发热烈。

    “看,这农机不错。唉,人家能卖咱也能卖。”有的人小声地说着。

    “真是这样的。我们的那农机也不比这个差,也是质量不错的。”也有的人不服气的说道。

    这时,秦霄铭再给添上一把火,让卖农机的热情再度的高涨。

    “而且,我们只收够100台,现在已经收了一半了。多了不收,先到先得。请大家珍惜机会,抓紧时间啊。”秦霄铭着重强调数量。

    “对,我们只收100台,够数量,我们就不再收了。”老杨在哪里看到人群松动,也赶紧的不上补上一句。

    还别说,这一招还管用,人群里有的人已经开始想要签合同了,向桌子前面又靠近;近了许多。

    老杨佩服着秦霄铭,这时向他伸手,表示了一个“赞”,秦霄铭会意的一笑。

    “只有100台,现在有一半了。那赶紧吧,还犹豫什么呢。我来签。”老汉大声说起来,而且显得语气非常的急促,他拿起合同,签上字,按了手印,脸上带着满意的笑着,然后转身离开了。

    其他人,一看老汉带头了,也都赶紧忙活起来,恐怕数量满了,错过这个机会。

    人也就这样,争着就是好的。俗话说得好,“瘦田有人耕,一耕就有人争”。

    秦霄铭是充分利用了人的这个心里,效果确实显著。

    很快,桌面上空白的合同用完了,秦霄铭又拿出了一些。秦霄铭把签完的合同收集起来,放在公文包里。

    那么下一步,就是准备收购农机了。

    老杨已经准备了一个地方,赖石头也有事干了,他带人到了一个废弃的窑厂,那里有个开阔的地方。

    秦霄铭也去了,对着合同负责给开条,详细的记录下来,每一个人农机的数量、机型、价格等。

    老杨负责外围,操持农机的装卸运输的工作。大家都分好工,做到有条不紊的。

    农机户都争先恐后地,把农机运来,恐怕数量够了,不再收购。

    秦霄铭看到这个热烈的场面,心里面也是非常的激动。他把这个情况向吴思源说一下。

    “吴总,农机收购场面比较热闹,大家争先空后的,一会,这个数量达到了目标了。”秦霄铭高兴的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