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路上车窗帘几乎没放下,秋蘅兴致勃勃看风景。

    王妈妈最近吃胖一圈,心越发柔软了,看着秋蘅的样子就觉得心疼:姑娘这么多年在南边乡下真是委屈了,京城许多地方都没去过。

    大福寺香火鼎盛,知客僧很是周到,一行人留在寺中用了素斋,继续游玩。

    寺庙建在山上,风景美不胜收。见女儿流连忘返,秋三老爷乐呵呵陪着,直到天色晚了回不了城,干脆在寺中住上一晚。

    第二日临近晌午,一行人才回到伯府。

    老夫人听说后,气得灌了一壶凉茶。

    以前是小儿子一个人跑出去喝酒,现在是父女二人一起跑出去疯玩,那她免了六丫头请安算什么?

    但想想那丫头的邪门,老夫人免不了膈应,只能眼不见心不烦。

    反正伯爷说了六丫头的事他做主,要是那丫头惹出乱子,就让伯爷操心吧——老太太赌气想。

    又过几日,韩子恒的案子再次开堂。

    公堂上,秋蘅看到了印有手印的一份证词,是随云县一位坐堂大夫的证词。

    从京城到随云县,车马虽慢,加急信件却用不了多长时间。

    秋蘅拿着那份证词,久久没有言语。

    “秋六姑娘看好了吧?”京天府尹问。

    “看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证词是当地官府调查过,亲自看着那大夫签名画押的。秋六姑娘若还有异议,可传那位大夫进京来。”京天府尹语气还算温和。

    秋蘅心中却冷,垂了眉眼令人辨不出情绪:“小女没有异议。”

    京天府尹听了这话暗松口气,看了殿前都指挥使韩悟一眼。

    韩悟也松口气。

    虽然结果不会有变化,可秋家丫头若坚持见到作证的大夫,儿子又要在牢房中多待些时日。

    这丫头还算识趣。

    秋蘅确实不想再白费功夫,默默听着对韩子恒的宣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