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啊!”

    “我怎么没想到。”

    陆仲恒拍了自己的大腿,脸上满是佩服,不过也就是林如海。

    林如海是自己的恩师,所以陆仲恒不装。

    拿着林如海的书信,陆仲恒忍不住又看了一遍。

    王信坐在扬州会馆的客厅里,要论精致程度,不输于贾府。

    不过论地段和面积,这点又不如贾府。京城寸土寸金的地方,光贾府的地段就不可估量,远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。

    “按照恩师的想法去操作,问题应该不大了。”陆仲恒把书信交还给王信,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
    王信点了点头,林如海的想法倒也不复杂。

    兵部不是在京营改革过么,编练四军。又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,每军又为三路。

    既然有前例可循,而且又是兵部自个主导,那么可以套用在大同。在大同军镇的基础上,分一路出来。

    这个思路,正好符合朝廷的想法。朝廷不也要加强对军权的控制?等于正要瞌睡送来了枕头。

    朝廷会同意,兵部会支持,包括太上皇也会满意。

    乃至朝廷对王信的“非议”,也会因此安排而烟消云散。如在继续针对,那就属于对人不对事。

    唯一遭受影响的就是大同节度使,因为瓜分了大同节度使的兵权。可目前的大同节度使冯庸,已经归京述职,不可能再回到大同。

    那么对他而言,没有什么好反对的,后继者是谁,他怎么可能在乎呢。

    于情于理,于公于私,这件事只要一提出来,没可能不通过。

    因为符合各方的利益。

    至于陆仲恒为什么如此兴奋,因为原本是为了私人利益发声,但林如海的提议,却能变成解决朝廷的争议而提出的策略,对陆仲恒个人而言也是有利的。

    证明了陆仲恒的才能,对他的声望有利。

    陆仲恒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各方认可,声望是极其重要的。所以陆仲恒决定亲自去向各位大佬提出“自己”的意见。

    王信觉得自己很牛逼了,可这一件事,王信也不得不叹服,林如海是真牛逼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