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趁着今天的第一批奏疏还没来,你把昨天晚上的事情跟魏朝说说。”王安说道:“别什么都不知道,乱说话触了主子爷的霉头,惹主子爷不开心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刘若愚站起身,在魏朝疑惑的目光中来到了他的案前,缓缓开口道:“昨天去景仁宫.”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晨练过后,朱常洛回到了南书房。

    “奴婢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一如往常,皇帝一进入南书房,王安便带着魏朝、刘若愚以及轮值的宦官们来到他的面前跪下行礼。

    “都起来。”朱常洛的语调听不出什么情绪波动。

    “谢万岁!”众宦官齐声应答。

    朱常洛来到御案后坐下,干的第一件事情还是给自己调配用于补充电解质的淡盐水。他一边调制饮用,一边默默地扫视那份放在他案头上的简报。

    简报上除了魏朝刚才告诉王安的部分事情,还有一些关于内廷衙门和厂卫缇骑的日报汇总。

    内容很多很杂,既有内官监提报所辖内织染局,在最近几项已经完成的差事上,耗用的丝绸、布匹、染料等物,以及新制夏装所需的材料及折银预算。也有光禄寺提报,尚膳监审核的在各项典仪中使用的食材及现银,更有内承运库提报的各项银两支出及简要说明。当中最大的一项,就是裁员过程中实际发放的遣散费。总之,因为还没到获得收入的月份,所以多数条目都是支出以及为什么支出。

    几乎每一个条目都对应一张或者一本账目细则。如果朱常洛想看,他只需要吩咐一声,就会有专人给他送来供他御览。

    而且,光有这些东西还没完。再过些日子,西厂那边儿还会再提交一份审计汇总报告,如果账目对不上,那么西厂便会在汇总报告后面附加一份逮捕人员名单。

    朱常洛偶尔会抽调一两份报告细看,如果有空他还会把负责人叫来问问。但多数时候,他只会过一眼,心里知道有这么个事儿就行了。

    在今天的这份简报上,比较让他在意的,还是来自锦衣卫系统中的两个衙门关于同一件事情的报告。

    锦衣卫东司房提报称,常规侦控对象,内阁次辅叶向高,在回到府邸之后不久,接见了一名六品文官和一名随行人员。五刻钟之后,此二人离开叶府,来到了位于明时坊泡子河附近的一处宅邸。身份待验。

    锦衣卫北镇抚司提报称,涉案侦控对象,达官、钦天监春官正、耶稣会成员汤若望,在散衙之后与收留他的孙元化一起前往照明坊拜访次辅叶向高,得见。五刻钟之后两人离开叶府,交谈内容不详。

    在皇帝阅览简报的时候,正低头处理案上文牍的三位宦官,也在用各自方法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表情。

    刘若愚还记得,昨天傍晚皇帝转头时的神色,但现在看来,皇帝似乎并没有把那样的情绪带到南书房来。皇帝镇定得就像那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。

    朱常洛合上简报放到一边,三位太监便立刻将目光给收了回来。

    “刘若愚。”朱常洛抬头看向刘若愚。

    “奴婢在。”刘若愚调集精神,调整语调,使之与皇帝的情绪契合。

    “都察院那边有消息了吗?”朱常洛问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