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8章 最后的朝觐(1/4)
朱常洛已经在客座上坐了好一阵。他撑着脑袋、闭着眼睛,似在思考,也似在养神。朱常洛不说话,随侍的王安也就站在他的身边静静地候着。
突然,药腥味里弥散出了一阵越来越清晰的嘈杂。朱常洛睁开眼睛,偏头望去,只见穿戴得极为周正的李汝华被儿子搀扶着,在一众仆人的簇拥下走了过来。
“皇上!真的是皇上!”皇帝回头的时候,李汝华就认出了天颜。他的忐忑与期待在这一刻化成了现实,他那张满是皱纹的老脸上也因此洋溢出了仿若孩童般的笑容。
“臣”李汝华的情绪一上来,喉咙里又涌起了一阵带着异物感的痒痛,他以精神战胜本能,强行将血腥的气味给咽了下去。“臣李汝华叩见.”
“别叩了。就这么站着吧。”看着李汝华那老态龙钟的样子,朱常洛的脸上也浮现出了悯然的神色。他站起身,快步走过去,在李汝华跪倒之前搀住了他的臂膀。朱常洛感受得到,这个让一身大红紧紧包裹着的老儒臣,此刻轻得就像一副无脂无肌的空架子。
“皇上。您真的来了。”李汝华分明是在笑,可泪水却落了下来。君父能来看他,就是对他仕宦生涯最大的肯定。
朱常洛挽起袖子,为李汝华拭去纵横的老泪。“李卿,苦了你了。”
“皇上,别。”李汝华忙把脑袋撇到一边。“臣的浊泪会脏了您的御袍。”
“英雄血,老臣泪,是布帛最好的点缀。又怎么会脏呢。”朱常洛继续动作。但这泪水却越擦越多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李汝华很快就停止了抽泣。君父的温言仿佛从他的体内泵出了一股青春的活力。李汝华挺起身子,将皇帝引到主座,而他自己则坚持要坐到客座上去。
“快别愣着了,你还没给圣上行礼呢。”李汝华对跪伏在地上的李廷元说道。
“是!”这是李廷元头一次见到皇帝。惶然失措之余,声音也扭曲了。“草民李廷元叩见吾皇万岁!”
“犬子骤仰天颜,行为无状。万望圣上恕罪。”李汝华的声音有些嘶哑,但尚能清晰吐字。
“无妨。你起来吧。”朱常洛对李廷元说。
“谢圣上。”李廷元叩首起身,来到父亲的身边垂首站着。他既想看看皇帝长什么样子,又不敢直视天颜,所以就只好用余光偷瞄皇帝的脸。
“圣上。”李汝华说道。“臣听犬子说,今天上午,宫里来人传召臣面圣奏对,敢问是何事啊?”
“朕只是来看你的,不是来咨政的。你好好儿歇着就是了。”朱常洛摆手道。
李汝华靠着椅背,把着扶手,尽力挺出一个板正样态。“臣体虽朽,然智识尚健。还请圣上问吧。”
朱常洛看着李汝华坚定的眼神,沉默了一会儿,最后还是点头道:“朕收到了一封来自辽东的奏疏,是道臣张铨写的。张铨在疏中奏请,希望朕能下一道明旨,将海运的目的地从金州、旅顺等地,改到盖州的营口。朕就是为了这个事情,才派人来找你的。”
李汝华说道:“海粮输辽的事情一直是督饷侍郎李酉卿在直管,圣上可以下旨召他来问。”
“朕已经派了人去传他回京了。”朱常洛平视前方,遥望着如火的晚霞。“把李长庚放到一边。这事情李卿你怎么看?”
突然,药腥味里弥散出了一阵越来越清晰的嘈杂。朱常洛睁开眼睛,偏头望去,只见穿戴得极为周正的李汝华被儿子搀扶着,在一众仆人的簇拥下走了过来。
“皇上!真的是皇上!”皇帝回头的时候,李汝华就认出了天颜。他的忐忑与期待在这一刻化成了现实,他那张满是皱纹的老脸上也因此洋溢出了仿若孩童般的笑容。
“臣”李汝华的情绪一上来,喉咙里又涌起了一阵带着异物感的痒痛,他以精神战胜本能,强行将血腥的气味给咽了下去。“臣李汝华叩见.”
“别叩了。就这么站着吧。”看着李汝华那老态龙钟的样子,朱常洛的脸上也浮现出了悯然的神色。他站起身,快步走过去,在李汝华跪倒之前搀住了他的臂膀。朱常洛感受得到,这个让一身大红紧紧包裹着的老儒臣,此刻轻得就像一副无脂无肌的空架子。
“皇上。您真的来了。”李汝华分明是在笑,可泪水却落了下来。君父能来看他,就是对他仕宦生涯最大的肯定。
朱常洛挽起袖子,为李汝华拭去纵横的老泪。“李卿,苦了你了。”
“皇上,别。”李汝华忙把脑袋撇到一边。“臣的浊泪会脏了您的御袍。”
“英雄血,老臣泪,是布帛最好的点缀。又怎么会脏呢。”朱常洛继续动作。但这泪水却越擦越多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李汝华很快就停止了抽泣。君父的温言仿佛从他的体内泵出了一股青春的活力。李汝华挺起身子,将皇帝引到主座,而他自己则坚持要坐到客座上去。
“快别愣着了,你还没给圣上行礼呢。”李汝华对跪伏在地上的李廷元说道。
“是!”这是李廷元头一次见到皇帝。惶然失措之余,声音也扭曲了。“草民李廷元叩见吾皇万岁!”
“犬子骤仰天颜,行为无状。万望圣上恕罪。”李汝华的声音有些嘶哑,但尚能清晰吐字。
“无妨。你起来吧。”朱常洛对李廷元说。
“谢圣上。”李廷元叩首起身,来到父亲的身边垂首站着。他既想看看皇帝长什么样子,又不敢直视天颜,所以就只好用余光偷瞄皇帝的脸。
“圣上。”李汝华说道。“臣听犬子说,今天上午,宫里来人传召臣面圣奏对,敢问是何事啊?”
“朕只是来看你的,不是来咨政的。你好好儿歇着就是了。”朱常洛摆手道。
李汝华靠着椅背,把着扶手,尽力挺出一个板正样态。“臣体虽朽,然智识尚健。还请圣上问吧。”
朱常洛看着李汝华坚定的眼神,沉默了一会儿,最后还是点头道:“朕收到了一封来自辽东的奏疏,是道臣张铨写的。张铨在疏中奏请,希望朕能下一道明旨,将海运的目的地从金州、旅顺等地,改到盖州的营口。朕就是为了这个事情,才派人来找你的。”
李汝华说道:“海粮输辽的事情一直是督饷侍郎李酉卿在直管,圣上可以下旨召他来问。”
“朕已经派了人去传他回京了。”朱常洛平视前方,遥望着如火的晚霞。“把李长庚放到一边。这事情李卿你怎么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