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长孙肥欲击破毛将军所部,率轻骑南下,赵司马率七千府兵于博浪沙列阵迎敌,成功拖住长孙肥,毛将军以两千精骑大破索虏一万步卒,只是……赵司马阵亡,麾下七千府兵……皆阵亡,毛将军精骑伤亡过半……”

    孟干之读者从南面送回的战报。

    刘道规久久不语,北国有血性的晋人越来越少了,这一战虽然成功拖住了长孙肥,但整个颍川折冲府也残了。

    还阵亡了元从旧将赵元。

    当年北上兰陵,是第一批追随自己的人,一直不声不响,默默的耕耘。

    还有毛德祖的骑兵,基本也打残了。

    虽然大战之前说过,不惜一切代价拖住长孙肥,不过这代价着实有些大。

    不能想象难免战场上的激烈程度不亚于枋头这边。

    不过话又说回来,没有毛德祖和赵元拼命拖住长孙肥的两万精锐,枋头战场最终的结局还要两说。

    “所有阵亡将士家眷分田两百亩,子嗣有军府教养,直至弱冠,伤残将士分田一百亩,其他战功另算。”

    至于赵元,刘道规上表一封,为其追封颍川太守、扬威将军、中牟县男,为他争取哀荣。

    就算桓玄不批,自己的态度要拿出来,以后再寻机会便是。

    还下令工匠在博浪沙建造石碑,刻上阵亡将士的名字。

    让所有的士卒都知道,为华夏血战者,不会就这么默默无闻的死去……

    能做的暂时只有这么多,这条路上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牺牲,活着的人只能继续走下去。

    “枋头大胜,魏军已然破胆,可趁拓跋珪手足无措之际,突袭邺城!”沈庆之血染征衣,气度明显比以前有所变化。

    更自信,也更威严了。

    上一次兵临邺城之下,不过是做做样子,虚张声势。

    现在却不同了,打赢的枋头之战,索虏的的嚣张气焰为之一挫。

    高珣却道:“邺城远离淮泗,上党、晋阳、平城、中山、蓟城皆在索虏之后,我军即便拿下也难以守住,反而会陷入长期的虚耗之中。”

    沈庆之道:“为何要守?攻破邺城之后,掳其丁口、钱粮而走即可,何必与索虏纠缠?”

    刘道规的想法跟沈庆之一样,拿下邺城,对河北人心的冲击远远大于战争获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