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州刺史王忱正是王国宝的亲兄弟,虎视眈眈,就差找不到借口,桓氏之所以投奔王恭和殷仲堪一党,就是因为被此人逼的太紧,弄得鸡犬不宁。

    旁观者清,这里面门门道道,有心人只要稍加思索,便可略知一二。

    时代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。

    这年头能力差一些没关系,做错事也没关系,但一定不能站错队。

    桓家站在王恭、殷仲堪一边,自然要受到司马道子的打压。

    “阿钟,你带着人顺着孙易之往下查,我去应付桓使君。”刘道规冲刘钟道。

    刘遵嘴巴撇了撇,似乎不大服气。

    不服气也没办法,几人之中就属刘钟心思最细,“小弟知晓了。”

    高珣道:“既然是桓使君的夜宴,当换一身体面衣服,你我身材相仿,可穿我衣。”

    人靠衣装,马靠鞍。

    桓弘的夜宴,穿的像个乞丐一样,定然会被瞧不起。

    相反,如果相貌堂堂,衣冠楚楚,便会得到重视。

    魏晋时期重姿容,不仅女子喜欢化妆,男子也喜好抹粉,以穿女装为风尚,相貌出众者也是一种优势。

    长相丑陋、歪瓜裂枣,连浊吏都当不上。

    “恭敬不如从命。”刘道规没有推辞,有些事记在心中即可,两人相处时日虽短,却有一见如故之感。

    高家门第比刘家高,高珣之父也叫高柔,乃闻名江左的名士,曾被晋成帝时的佐命大臣尚书令何充辟为参军。

    其家族几十年前便跻身士族。

    高家至今承其余荫,同宗的高素、高雅之门荫入仕,皆为一方太守,品第五。

    这些出身就有的东西,刘道规羡慕不来。

    中兵左部的公廨也在征虏将军府内,走两步就到了。

    一座小院,没有多繁华奢侈,却收拾的干净整洁。

    院中还种了兰花和修竹,翠绿茂盛,颇为典雅,也不知是什么品种,已经入冬了,还在开放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