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舅父谬赞,还差得远。”刘道贵并非谦虚。

    一切只是刚刚开个头而已,还远没到太平的地步。

    萧源之捋了捋长须,“你这孩子倒也谦虚,不枉我一番教导,你今年已经二十一,到了娶亲的年纪,舅父正好来做媒,顺道也来看一看故土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舅父。”

    “哦,还有一事,伯直之前不借粮草,有自己苦衷,你就莫要与他计较了,今后萧家也会鼎力支持你。”

    “此前多有得罪,还望参军恕罪。”萧挺之拱手一礼,态度十分谦卑。

    刘道规原本对他颇有怨气,但几次“募粮”,他都带头给钱给粮,怨气也就消了一半。

    也不是什么血海深仇,没必要念念不忘。

    “既然舅父这么说,过去的便过去了。”

    刘家当年青黄不接,都靠舅父接济,他的面子,刘道规不能不给。

    “多谢参军。”萧挺之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“来之前我已得你母亲准允,撮合这桩婚事,你可放心,谯郡曹氏当年也是望族,与你家也算门当户对。”

    “有劳舅父。”

    刘道规本来还想问些朝中之事,但萧挺之在此,也不好开口,只得作罢。

    寒暄了一阵,也就送他去曹家。

    曹霁接待甚是隆重,张灯结彩,红毯铺路,就连下人都换了一身新衣,该有的场面全都有。

    本来就是走走过场,问了一番生辰八字之后,事情就这么敲定下来。

    刘家聘礼雁一只、羔羊一只、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,萧源之还额外送了一副王献之的《中秋帖》。

    书中四贤,张芝、钟繇、王羲之、王献之。

    这幅字帖是萧家费尽心思求来的,可做传家之宝,没想到为了一桩婚事,直接送给了曹家,刘道规心中感动。

    也足见舅父情真意切。

    曹家现在面子有了,里子也有了,曹霁也知道《中秋帖》的名贵,受宠若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