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淑英沉默半晌:“可是,我若提出和离,孙庆周定不会把春哥儿给我。”
“这个简单,”顾蓁随口说,“我早就想好了,我请几个地痞,把他打一顿就老实了,让他在和离书上签字画押,我们带着春哥儿正大光明地走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赵淑英嗫嚅着说,“他对我不好,对春哥儿还是好的,这一和离,春哥儿岂不是就没父亲了……”
顾蓁有些生气,孙庆周这种人渣还有什么好留念的?有一个窝窝囊囊狼心狗肺的爹,不如没有。
赵淑英抿了抿唇,很有几分为难:“蓁儿你别急,春哥儿有些依恋他父亲,左右段家二爷考试还有几个月,我慢慢给春哥儿说,等段二爷高中那日,你再回来,我一定给你一个答复。”
顾蓁想了想,从她一来吴江府,见到的全是孙庆周的不好,也许,在他年轻的时候,也有真心对过赵淑英几分,赵淑英才始终念着他有便好的那一天。握着她的手道:“表姑,你要好好的。”
这事儿说完,顾蓁又拿出刻刀,问起她爹的事儿。
赵淑英笑了:“表哥之前是碑刻先生,你那边刻刀,是他从少年时代就有的,我那会儿还是姑娘家,偶去串门,都看他到处瞎刻,定错不了。”
赵淑英拿起刀柄,“喏,你看,这里有个圆圈,是他自己画的。他那时说,要碑刻并非一夕之功,便如推着圆石头上山,推上去会滚下来,但也要一直往上推。”[1]
顾蓁有些失望地“嗯”了声。赵淑英对顾明之的了解仅限于早年她未婚时。所有顾蓁所知道的,也只有她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雕刻师,母亲是谁也不知。
当初听窈娘说,她以为自己终于能找到生身母亲,至少……至少查得出她的名字,如今看来是一场乌龙。
赵淑英根本没看出来顾蓁的神色,她也有一刻的出神。
当年两家父母都有意让他们俩结亲,可惜顾家这位表哥顾明之志向远大,说是抱负未成,无以为家。赵淑英以为他是看不上自己,成日郁郁寡欢,这种情况下遇上孙庆周,才被他的花言巧语所骗。
后来,她日子虽过得不顺,她既然是私奔出来的,也没有回头路可走,只能咬紧牙关。孩子掉过几次后,赵淑英想寻死,恰在此时,顾明之不知怎的知晓了她的踪迹,常来信劝她回家看看双亲。但她终究是没脸回去。
她的父母死后,顾明之亦有书信往来,寄了不少东西,照拂于她。直到那一年,顾明之急信称他已时日无多,一定要她去一趟扬州,有十分重要的事交付。等她赶到时,他已然气绝,只有小小的姑娘在大雪飘飞的夜里瑟瑟发抖。
昔日的小女孩如今已长成了大姑娘,赵淑英也不知自己照顾好她没有,细细摩挲着刀柄上的圆圈,心头感慨万千。
“表姑,”顾蓁失神片刻之后,也觉出了赵淑英的不对劲,她站起身,扭住赵淑英胳膊道,“好啦好啦,不管怎样,您都是我的表姑,等明年春天之后,我便来接您去金陵。”
如意楼里,两个女人诉着衷肠,楼外,却是莺莺燕燕,热闹得紧。一个小丫鬟从马车上下来,她头上扎着两个圆圆的发髻,着一身蓝布碎花裙,约莫只有十四五岁,正像是某个小门小户的丫鬟。
这人不是别人,正是宋兰沚。
云岭书院放假,众士子家回家,一时之间,从书院里出来的马车塞满山路。
宋兰沚也混在这之中。云岭书院创立以来,姚家派了无数眼线盯梢,如今有一件重要的东西,眼线放在了吴江府的勾栏,必须逃过姚家的监视,由她亲自来拿。
没有人想得到,从来端庄娴静的宋二姑娘宋兰沚会做这种装扮,是以,就算是认识她的人,猛一眼看上去,也认不出是她。
“这个简单,”顾蓁随口说,“我早就想好了,我请几个地痞,把他打一顿就老实了,让他在和离书上签字画押,我们带着春哥儿正大光明地走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赵淑英嗫嚅着说,“他对我不好,对春哥儿还是好的,这一和离,春哥儿岂不是就没父亲了……”
顾蓁有些生气,孙庆周这种人渣还有什么好留念的?有一个窝窝囊囊狼心狗肺的爹,不如没有。
赵淑英抿了抿唇,很有几分为难:“蓁儿你别急,春哥儿有些依恋他父亲,左右段家二爷考试还有几个月,我慢慢给春哥儿说,等段二爷高中那日,你再回来,我一定给你一个答复。”
顾蓁想了想,从她一来吴江府,见到的全是孙庆周的不好,也许,在他年轻的时候,也有真心对过赵淑英几分,赵淑英才始终念着他有便好的那一天。握着她的手道:“表姑,你要好好的。”
这事儿说完,顾蓁又拿出刻刀,问起她爹的事儿。
赵淑英笑了:“表哥之前是碑刻先生,你那边刻刀,是他从少年时代就有的,我那会儿还是姑娘家,偶去串门,都看他到处瞎刻,定错不了。”
赵淑英拿起刀柄,“喏,你看,这里有个圆圈,是他自己画的。他那时说,要碑刻并非一夕之功,便如推着圆石头上山,推上去会滚下来,但也要一直往上推。”[1]
顾蓁有些失望地“嗯”了声。赵淑英对顾明之的了解仅限于早年她未婚时。所有顾蓁所知道的,也只有她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雕刻师,母亲是谁也不知。
当初听窈娘说,她以为自己终于能找到生身母亲,至少……至少查得出她的名字,如今看来是一场乌龙。
赵淑英根本没看出来顾蓁的神色,她也有一刻的出神。
当年两家父母都有意让他们俩结亲,可惜顾家这位表哥顾明之志向远大,说是抱负未成,无以为家。赵淑英以为他是看不上自己,成日郁郁寡欢,这种情况下遇上孙庆周,才被他的花言巧语所骗。
后来,她日子虽过得不顺,她既然是私奔出来的,也没有回头路可走,只能咬紧牙关。孩子掉过几次后,赵淑英想寻死,恰在此时,顾明之不知怎的知晓了她的踪迹,常来信劝她回家看看双亲。但她终究是没脸回去。
她的父母死后,顾明之亦有书信往来,寄了不少东西,照拂于她。直到那一年,顾明之急信称他已时日无多,一定要她去一趟扬州,有十分重要的事交付。等她赶到时,他已然气绝,只有小小的姑娘在大雪飘飞的夜里瑟瑟发抖。
昔日的小女孩如今已长成了大姑娘,赵淑英也不知自己照顾好她没有,细细摩挲着刀柄上的圆圈,心头感慨万千。
“表姑,”顾蓁失神片刻之后,也觉出了赵淑英的不对劲,她站起身,扭住赵淑英胳膊道,“好啦好啦,不管怎样,您都是我的表姑,等明年春天之后,我便来接您去金陵。”
如意楼里,两个女人诉着衷肠,楼外,却是莺莺燕燕,热闹得紧。一个小丫鬟从马车上下来,她头上扎着两个圆圆的发髻,着一身蓝布碎花裙,约莫只有十四五岁,正像是某个小门小户的丫鬟。
这人不是别人,正是宋兰沚。
云岭书院放假,众士子家回家,一时之间,从书院里出来的马车塞满山路。
宋兰沚也混在这之中。云岭书院创立以来,姚家派了无数眼线盯梢,如今有一件重要的东西,眼线放在了吴江府的勾栏,必须逃过姚家的监视,由她亲自来拿。
没有人想得到,从来端庄娴静的宋二姑娘宋兰沚会做这种装扮,是以,就算是认识她的人,猛一眼看上去,也认不出是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