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毓,背景滔天啊!”

    “您别打趣。”

    学院里流言蜚语不停,室友都问一嘴,沈裕不曾隐瞒自己的家世,普通务农家庭,父早亡,从小跟母亲跟三个姐姐住。

    当然,信不信自由心证。

    闻言室友们面面相觑,后面更照顾他一些。

    唐婉虽是文学院教授,得知流言乐得不可开交,常常打趣。而其他教授则明白“院士”的重量,陈何属于导弹研究、航天航空等领域鼎鼎有名的大牛,谁敢逼?

    谁敢?

    可教授明白的道理学生不明白啊,物理系学生一个个站队鼓舞,摩拳擦掌,静静等待风雨。

    不久,新生首次测验的成绩排名,李毓第一。

    人的忍耐有限,而群体裹挟的情绪总得有宣泄口。静静等半月,瞧着李毓只是测验第一,日常生活仍旧平静,有些学生坐不住了。

    翌日,秋风和煦。

    九月中旬京都有些凉,风吹,树叶哗哗而落,隐约朦胧着莘莘学子……

    “吱吱。”

    日出,凌晨六点多周围雾蒙蒙,校园学生披着薄外套,步履匆匆。湖畔有学生攥着单词本背,有学生捏着馒头跑向教室,不肯浪费分毫,而图书馆尚未开启,外面挤满学生。

    能考上第一学府的谁不是乡里县里市里鼎鼎有名的天才。而且,除本身天赋外,勤奋同样重要。

    “大娘,要两馒头。”

    东食堂里,一个瞧着头发稀疏,高高瘦瘦像竹竿的眼镜男熟练开口,递票,扫都不扫一眼窗口里面琳琅满目餐点。

    大娘熟练夹两白馒头到铁盒,热情招呼:“大小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,两馒头够吗?”

    “够的。”

    男生点点头,端着铁皮盒离开,而周围选择两馒头的学生不少,原因一是馒头耐储存,拿着就能吃。二是能节省时间用来学习。

    高竹天天啃馒头的原因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