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珪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。

    他跪在地上说道:“微臣只是遵循祖宗法治,不敢轻易改变,擅自作主,生怕动摇了国之根本。”

    “可我宋家祖制明明就强调不能以出身论长短,不能选贤唯亲,这样看来你王珪不仅没有维护祖制,还在有意破坏祖制啊!你该当何罪?”

    赵桢从龙椅上站起,用手指着王珪说道。

    王珪心里面立马察觉到了危机,“臣觉得本次主考官应该选欧阳修大人,他是本朝文坛领袖,选他做主考官定是天下读书人共同的心愿。”

    赵祯嘴角上扬,不过仅一秒他便恢复了冷漠的表情。

    “你说的可是真话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明鉴,臣的话不敢有半句虚言。”

    朝中王珪的亲信,以及一些太学党的人脸色人土灰。

    看来这一次皇帝是铁了心要打击太学势力,绕一大圈就是为了给王珪以及太学党的人一个下马威。

    “那朕就依王珪所愿,钦点欧阳修为本次大考的主考官,至于王珪嘛……”

    赵祯故意拖长了语气,跪在地上的王珪心也咯噔了一下,这次肯定完蛋了。

    “王珪虽然在过去几届主考中有失偏颇,不过也不是没有功劳的,朕也不能因为你一时之失,便否定你全部的努力。”

    “谢陛下!”王珪感恩戴德的跪在地上磕头。

    “这样吧!你经验丰富,就由你和范镇一起担任本次的大考的副考官,你们三人且要用心替朕选拔天下贤才振兴我大宋啊!”

    三人齐声说道:“臣领旨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退朝。”

    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在群臣高呼声中,赵祯离座而去。

    朝廷向天下告知了主考官是欧阳修,欧阳修为了激励天下读书人,亲自写了很多字画分发到各地,希望能送给有才学的人。

    文风改革也让大多数读书人看到了希望,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个结果经历了很多的不易和艰辛。

    这是中央权力博弈了很久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