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刘玄机以下,这场大战议定的战功最高的三人,韦孝矩、杨侃以及正面硬抗的苏定边。

    虽然还没有封赏,但谁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,已经晋升为太师、总百揆的刘玄机,接下来就要加九锡了。

    同时给汉王国增邑,就等着走最后的程序了。

    刘玄机其实也在释放一个信号,那就是我们这个政权也不是全都是河北人,关中人也是能够得到重用的。

    于智宁和窦识离开邺城之后,经由河内返回了洛阳。

    河桥已经整修完毕,两人在过河桥的时候却非常担忧,因为河水看起来非常浅,这样一来,冬天的时候河桥基本上就失去作用了,燕军可以出击的地方可能就不止一个河桥了。

    进了洛阳城,两人一路来到行台,也就是前朝的尚书省。

    等进了官署之后,正看着几位同僚,李青莲、李百室、独孤颍等在堂上商讨事情,却不见齐王。

    一问才知道齐王现在已经在宫中了,将家搬到了李源旁边的宫室,称之为长春堂。

    之所以不叫宫,是为了不僭越。

    住进宫里这个事,其实本身就已经僭越了。

    但整个洛阳现在都是李元徽的地盘,还把太极宫这个最核心的地方留给李源,甚至有些人都觉得李元徽很克制了。

    你就叫宫能咋样?你去住太极殿又能咋样?

    于智宁和窦识这边也只能转道皇城,正好李百室也有公务要请示,几人也一路同行。

    李百室一路上跟两人也了解了一下,具体的情况。

    大体的条件就是大唐要用二十万石粮食,来换四万五千俘虏。另外还有杨侃的家眷,换十几个文官武将,换什么人李元徽定。

    李百室听了之后也是叹了口气:“洛阳这边的粮食也是勉强够吃,没有太多剩余,看样子要动用路洛口仓和回洛仓的存粮了。”

    进入长春堂,内侍把他们引到了书房,李元徽这边正在撰写些不知道什么东西,见到来人有些惊喜,不过他还是先让李百室把事情说完,随后才询问其于智宁和窦识的北燕之行见闻,以及谈判成果。

    对于交换那些事李元徽基本上是不感兴趣,草草问过之后就不再纠结谈判得失,反而是对刘玄机选拔勇士的事情,很感兴趣。

    这不就是选锋吗?

    这倒也不新鲜,先锋的打法孙子兵法上就有,作为战场上重要的突击力量,往往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,甚至是决定战争的胜负。

    巧合的是李元徽最近也在准备推出选锋制度,也就是各军都要选出一队精锐来,用最好的武器和甲胄,用来做关键时刻的尖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