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西魏曹烜,此人能屈能伸,蛰伏于荆南,若无防备,必是大患”

    “东魏曹元静,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,若不是前几年在四郎手里吃了大亏,想必还是要岁岁北上的.”

    “我大唐初立,百废待兴,需要时间整兵备战,休养生息”

    “最让我忧心的,还是这几个儿郎.”

    司马修业闻言,正色道:“昭德太子之后,秦王最长,无论是立嫡,立长,还是立贤,都当为储君,陛下为何迟疑?”

    司马修业并非是秦王党羽,并且私交上其实跟已故的大郎和三郎更好些,。

    但此时主张立秦王为太子,完全是处于公心,所谓长幼有序。

    而李源闻言却是默而不语,司马修业看着李源的犹疑,心中也有些明了。

    他知道李源是在顾虑什么了。

    功高盖主。

    李源是知道目前诸子之中,秦王最适合为储君,名望是诸子之中最高,又是目前的嫡长。

    但他顾虑有两个。

    一个是那个蜀中袁姓相士的话,让他不得不警惕几个儿子。

    此外,老二的强势和人望,也着实让他不放心。他担心的是,一旦让老二做了太子,朝中的大臣就会全都占到老二那边去。而让他这个皇帝,会被逐渐架空。

    这就不是他所能接受的。

    所以即便知道老大之后,老二最适合,他也不想立即就立老二为太子。

    他想的是让几个儿子互相制衡一下,等他干不动了再立老二为太子,逐步交权。

    至于孙子,偏爱是偏爱,却没真正想过离孙子为储君。

    因为太悬殊了。

    老二老三老四,这兄弟几个没有一个是孙子能比得上的。

    就算他强立孙子为储君,那个位置也坐不住,甚至朝中大臣也未必会同意。

    因为天下现在还没一同,你立个年幼的孙子当储君,你这是要闹那样?几个战功赫赫的皇子亲王不得闹翻天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