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安十二年,

    时大漠帝国可汗亲帅大军三百余万,倾举国之力,

    于碧螺山一带发动总攻,

    前兵马大元帅孔文生,玄甲军统帅岳明,太平府知府王道贤挺身而出,

    临危不乱,携太平府军民共御外敌,挽狂澜于天倾,

    在朝廷的全力支持下,御敌于澜江之上,

    军民同心,数战数胜,大败贼寇。

    然贼寇势重,以近百倍兵力压境,

    我军骁勇,却终不能胜。

    在朝廷同前线士卒的共同努力下,

    前线将士奋不顾死,以生命为代价同贼寇同归于尽。

    四十万太平府百姓尽数战死,尽展我朝军民之风范。

    当今天子有感前线将士之英勇,特追封前兵马大元帅孔文生为太平王,

    追封前玄甲军统帅岳明为忠勇王,

    追封前太平府知府王道贤为忠义侯。

    至此,历时三年的澜江战役宣告胜利,我朝大获全胜,大漠帝国名存实亡。

    以少胜多,是为天眷。

    后余书记载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泰安九年,

    大漠帝国倾举国之力朝偏安一隅的南余朝廷发动总攻,

    然南余朝廷奸臣当道,朝廷上下尽是奸佞之徒,未战先怯,龟缩于澜宁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