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半个潜邸旧臣的他之所以反对,倒不是不知道天子曹叡的意图,更不是捍卫着九品官人制不被冲击,而是觉得如今时机未然。

    边事犹炽、刀兵未息,焉能添地方扰乱不安之举?

    这是他反对的理由。

    也是天子曹叡没有强势推行的考量。

    毕竟卫臻的谏言很中肯,乃老成谋国之言,且魏国地方叛乱之事也是有的,若是他一意孤行激起豪右叛乱了,君权将迎来打击。

    在宗室大将几凋零殆尽的情况下,他不能再让社稷迎来动荡了。

    只是他也不想放弃。

    故而便让此事就这样耗着,令庙堂时不时就争论一番。

    但悬而不决,也就意味着公卿百官们如愿了。

    对于这种结果夏侯惠一点都不意外。

    先前天子曹叡为一己之私,没有将蒋济当作“立信之木”从现有僚佐中选拔酷吏,而是改为从天子门生中培养时,他就预见满朝公卿反对的结果了。

    就是不知道迎来这种局面时,天子曹叡有没有后悔呢?

    夏侯惠不知道。

    因为天子曹叡并不打算与他再计议此事。

    又或者说,至少在夏侯惠没有卸任淮南寿春那边的军务归来洛阳任职之前,天子都不会有这层心思。

    少时,御驾至崇华后殿。

    但不做停留,而是让侍从招夏侯惠随在车后进入天渊池。

    天子曹叡在下车之际,不等夏侯惠见礼就如此戏言了句,“新婚燕尔之际,稚权竟来叩阙求见,莫非是家有悍妇而不如意邪?”

    “回陛下,惠确实不如意。但并非是新妇之由。”

    恭敬行礼拜见后,夏侯惠起身作答。

    也让曹叡脚步略微顿了下,带着疑惑回首注视了他片刻后,才继续举步往湖心小亭而去,“随朕来罢。”

    “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