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夏烽烟四起,

    新夏这边,

    其实也不是很太平。

    天子扁十一年的时候,

    公子朝已经五十九岁了。

    他在二十岁的时候,走出诸夏,在四十岁的时候,来到新夏。

    然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,生聚人口,传播周礼。

    拿起镜子照一下,里面的人已经白发丛生。

    不过公子朝觉得,自己还能再活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因为在最初西行的队伍中,他是最年轻的。

    他必须活得更久一点,

    让过去的影子,能够在今时今日,得到更长久的延续。

    而就在公子朝坐在家里发呆的时候,他那才十七岁的儿子过来,告诉他,“随夫子快要不行了!”

    公子朝于是慌慌张张的爬起来,跑到随巢家里。

    随巢的儿子们也正在哭泣,不少人聚拢在随巢的身边。

    “哭什么哭!”

    “有时间哭我的丧,不如去把典籍上的丧仪背一遍,免得乃公死后,你们给我扔到河里去!”

    一想到这里的蛮夷用的是水葬,随巢就十分不满。

    在他年老之后,就一再同子嗣强调,“诸事形同华夏,而不可混于蛮夷,舍弃根本!”

    老子辛辛苦苦走这么远,难道就是为了享受蛮夷生活的?

    公子朝在门口听到他还有力气骂人,心中的慌乱忽然少了。

    他进去,走到随巢身边,看着曾经高大威武,此时已经衰老收缩成一个小老头的伙伴。